“综合包户”:邻里守望见证亲情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06社区是社会动员的最基层细胞,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发动民力、汇集民智,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1983年,西城区大栅栏街道西柳幼儿园签订的第一份;综合包户协议书被公认为首都青年志愿行动的开端。在历经30多年的坚持与传承中,如今在西城形成了;你帮我助邻里情,温暖幸福一家亲的幸福群落。截止2017年10月,大栅栏街道签订;综合包户协议483份,综包单位由最初的11家发展到99家,现有的志愿者团队64支,形成了8支专业服务队,目前3090名志愿者中已有2859名通过实名认证,被认证为北京市星级志愿者有1179人,党团员占76%。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7个,近万人受益,服务总时突破90万小时。
发心: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为改变;雷锋是临时户口,3月里来4月里走的状况,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创新性发起;综合包户青年志愿服务模式。1983年,大栅栏街道西柳幼儿园第一份;综合包户协议书签订。该年2月,大栅栏地区的百货、副食、菜蔬、粮食、煤炭、浴池、理发、房管、医院等行业及街道办事处的团员青年自发组织起来,为本地区19户身边无儿无女、年迈体弱的老人定期提供送日用百货、送副食、送菜、送煤、送粮、维修房屋、理发、洗澡、卫生巡诊、打扫卫生10项综合服务。这一新生事物迅速得到全社区的认可和推广。同年3月,西城区有8个街道签订了;综合包户协议书,对137户老人实行;综合包户服务。同时,菜市口地区的10个单位与盲人工厂签订了;综合包户服务协议,为92名盲人提供送货、理发、量体裁衣等10项服务。服装公司、修理公司等单位组织团员青年,对本系统退休职工、伤残军人实行综合包户。
这样,西城区形成了一整套有组织、有制度、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综合包户服务网,做到了组织领导、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制度五落实,使学雷锋活动走上了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
内涵:服务固化,长期关怀
所谓;综合包户,就是各团组织发挥所在行业优势,共同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并通过签订协议书,将扶助时间、内容、责任等进一步明确和固化。团员青年们通过签订;综合包户协议书,与包户对象建立起长期的服务关系,并将每次活动情况写在;综合包户记录本上、保存在包户对象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在不断变化,;综合包户志愿服务从由党、团组织为主导的模式逐渐向社会化发展。1984年3月5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学习、推广团北京市委开展综合包户服务经验的通知》,将;综合包户作为青少年学雷锋、送温暖的一种好形式,作为学雷锋见行动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号召,投身社区服务、帮扶弱势群体、参与公益活动。
上世纪80年代;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是物质支持,满足生活基本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包户主要内容转变为物质支持加精神关怀;进入本世纪,志愿服务呈现常态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各志愿服务队根据服务对象具体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近年来,在内联升、张一元、老舍茶馆、同仁堂等老字号企业中开展了以敬老为主题的百岁老人公益实践项目,凭借传统文化特色资源为百岁老人提供专业志愿服务;驻区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深入社区将反假币防金融诈骗等知识传授给老人;区文化馆、文联将文学评鉴和文艺慰问带到社区和养老机构丰富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西城区摄影志愿团队走进社区和养老机构为老年人留下最美的夕阳红;西城区图书馆和信息办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外来务工青年和老年人讲解计算机知识,特别帮助老年人适应和接受新事物。
模式: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作为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宝贵精神财富,西城区积极创新;综合包户项目模式,不断赋予;综合包户新的时代内涵。西城区不断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面向全区各街道、社区、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征集;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区域特点和重点功能街区建设,投入智力、物力、财力资源,支持项目孵化运行,努力形成;一街道一特色工作模式。
西城区依托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定期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发动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综合包户志愿服务。整合梳理区、街现有志愿服务项目和资源,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分类,组建综合型、专业型、共建型等多类型志愿服务队。加强专业志愿资源的引入,采取集中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主动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力量,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机制。一是以社区为龙头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力度,根据社区不同的特色及资源优势,在每个社区打造一个精品型、枢纽型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重点打造;成长加油站、;金石公益团队等10支志愿服务品牌队伍。二是建立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器。着力构建以街道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专家学者和专业社会组织为智力驱动的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建设了集社会组织登记注册、业务培训、定期年检、信息交流、项目引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服务发展中心;;家和苑,与专业NGO组织合作,围绕便民服务、为老服务、青少年教育、特殊人群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民主自治、绿色环保等内容开展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通过街道每年20万元的社会组织培育专项资金和社区公益金,扶持社区居民自主开展社区服务,举办;微创投社区公益项目大赛,引入企业、媒体、高校、基金会等跨界资源,重点打造;成长加油站、;家庭公益博物馆等优秀社区公益项目,为社区治理营造良好氛围,为邻里守望注入新的活力。
以;志愿西城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开发;综合包户志愿服务专题模块,综合服务方与接受服务户捆绑对接,实现服务项目的网络点击、网络计时、网络评估等职能,不断积累和丰富新时期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有效经验,并积极与;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系统对接。依托;志愿者之家服务阵地,开通;82141115(邀邀邀我)服务热线,诚邀百姓需求,对接专业服务团队,同时借助;蓝立方站点和分布在全区各街道的社区青年汇,全面感知、汇集志愿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底,大栅栏街道3090名志愿者中已有2859名通过实名认证,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7个,服务总时突破90万小时。
升级:从;综合包户到;邻里互助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城团区委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扩大;综合包户的服务对象范围,将;社救户、离退休老干部、失独家庭、特困家庭青少年、社区矫正青少年、社区失业人员、进京创业人员纳入服务范围。以社区青年汇、志愿服务站为阵地开展社会融入服务,以社区邻里互助为载体,主动包容、接纳居住在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为他们提供学习成长、情感婚恋、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形成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从生活、就业、心理等各方面融入社区。
在历经30多年的坚持与传承中,如今在西城形成了;你帮我助邻里情,温暖幸福一家亲的幸福群落。2013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结合;邻里情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唤起了公民助人自助的意识。;邻里守望将居民通过空间聚集在一起,运用;情体现了新时期志愿服务的;内涵,同时也赋予了;综合包户项目新的生命力。2014年,西城区发布了《;邻里互助 守望幸福综合包户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中的困难群体;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全覆盖,实现服务结对率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西城区;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长达35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城乡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越牢。这一志愿服务模式的成功,对新时期团组织开展青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青少年成长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助于发动民力、汇集民智、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综合包户项目作为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西城区薪火相传。